"); //-->
当下正值求职者找工作的高峰期,除了通过人才市场、招聘网站寻求工作外,职场人之间还流行着一种被认为是“走捷径”的求职方式,那就是内部推荐。许多企业为了拓宽人才的招聘渠道,提高人才引进的效率,节省人力成本,在招聘上都会推崇公司内部成员举荐人才加入。可这看似是帮人找工作的好方式,其实当中隐藏着诸多复杂的情况。笔者依据职场中曾发生过的一些案例,归纳出三种类型的“内部伯乐”,下面就为你揭开他们各自背后的“故事”。
类型一:表面功夫型
案例:小陈在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求,一心想着让爸妈四处托人。当小陈的父母好不容易打听到一位许多年没有联系的朋友正在一家民企做主管后,父母又是请吃饭,又是拉拢关系,终于把小陈找工作的事托付给了这位“失散”多年的朋友。可在面试过后,小陈迟迟没有接到录用的通知。 潍坊招聘
前程点评:小陈的父母这么多年没有联系朋友,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嘘寒问暖”,多少会给人“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感觉。更何况长时间不联系,小陈的父母并不清楚朋友的交际情况,也没考虑过是否会因此给朋友造成不便。同时,作为朋友如果直接拒绝请求,又怕有损脸面,所以不得不在大家的眼皮底下演绎出一场现实版的“话剧”。只不过,这场戏中的有些人是戏子,有些人是戏迷……最终结局只有一个,似梦非梦,空喜一场。
类型二:“鸭梨”多多型
案例:张扬和刘萍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张扬去了杭州,刘萍来到上海。经过三年的发展,张扬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出现了晋升瓶颈。然而,就在一次同学聚会的时候,张扬发现刘萍已经是某公司的高管。当时,张扬就开口询问刘萍公司还有没有适合他的职位可以提供给他。看在老同学的交情上,刘萍没有拒绝,把张扬安排到了自己的手下做事。
张扬本身就是一个很好强的人,工作卖力的他在进公司后的短短半年里,就取得了超凡的业绩。但只顾着向上爬的张扬,却忽略了经营人际关系,这让周围的同事以及推荐他的刘萍颇感压力。所以,工作不到一年,刘萍便又充当起当初“内部伯乐”的角色,暗示他另找“东家”。
前程点评:职场中不能只讲友情,很多时候同事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如果不是同一部门,那事情可能就不会这么复杂了。反之,如果你表现得不好,能力不够强,也一样会给推荐你的那位“内部伯乐”带来压力。如果推荐人和候选人是同部门同职位,那么竞争就显得更加“赤裸裸”了。毕竟大家都想保全自己的“饭碗”,结果只会是谁有能力,谁就存活到底了。 青岛招聘
类型三:认钱不认人型
案例:小A是广告专业科班出身,并且个人能力很强,被朋友推荐进了一家广告公司。据他回忆,当初进这家公司前,朋友告诉他,公司待遇很好,并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小A听到后也在网上查了该公司的背景,并没有发现问题。但当小A工作半年后,却发现公司并不能提供他发挥自身才华的舞台,这让他很是苦恼。而推荐他进这家公司的朋友在拿到推荐奖金后也只顾着忙自己的活,几乎不再关心过他。
点评:许多公司把内部推荐作为一种省事又省时的招聘方式,对于那些推荐人才的“内部伯乐”,公司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很多“内部伯乐”会曲解或是夸大一些公司或工作信息,而当事人因为是熟人的关系很少会产生怀疑。这就如菜市场上卖菜的一些“奸商”熟知“自己人”不会讨价还价,反而把价格定的很高一样。所以,职场人要谨慎,有些人看似是在为你着想,说不准已经在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了。
编后语: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还是具备工作经验的职场人都不应把内部推荐作为求职过程中的“定心丸”,即使内部推荐为你省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今后的职业道路还是得靠自身的努力去走完!
济南招聘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